了解技术以及如何选择这些技术
大约 100 年前,伺服电机的发明改变了电动运动的能力,使得从工业自动化到机器人技术、医疗设备、飞行控制、数控机床,以及许多其他领域的应用都能够实现精确的速度和位置控制。
伺服电机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,应用范围不断扩大,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难题:应该为自己的应用选择哪种技术? 我们来看看有刷直流永磁电机、无刷直流电机和交流永磁电机,并评估各类电机的优缺点及用途。
有刷直流永磁伺服电机
这种最早的伺服电机技术于 1926 年问世,使用有刷直流电机,这一概念可追溯到 1832 年。 目前常用的设计是在定子上安装永磁铁,在转子叠片上缠绕铜线圈,并使用转速计等实时反馈装置来实现伺服驱动。
伺服驱动器可对反馈信号进行解读,并以各种宽度的脉冲调制为电机提供电压,这一过程称为脉冲宽度调制。 这些脉冲通过由很多铜条组成的旋转开关(换向器)实现换向,换向器与石墨等导电材料制成的固定电刷接触,将脉冲输送到转子线圈的多个相位。
当线圈依次切换时,会产生一个旋转磁场,该磁场与永久磁铁相互作用,进而使转子旋转。 基于速度反馈装置提供的数据,驱动器可利用脉冲宽度调制来持续修正任何误差。例如,即便电机驱动的负载不断变化,也能确保转子保持稳定的转速和准确的定位。
有刷直流伺服电机的优点
- 初始成本较低,但使用寿命短可能会抵消这一优势。
- 启动和低速运作时扭矩大。
- 电机控制系统相对简单。
有刷直流伺服电机的缺点
无刷直流电机 (BLDC)
无刷直流电机于 20 世纪 60 年代问世,半导体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其成为可能。 早期的无刷直流电机功率较低,但随着大功率永磁材料的日益普及,无刷直流电机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崭露头角。 如今,相比有刷直流伺服电机,这些电机在工业应用中的用途更为普遍。
由于没有物理电刷与旋转的换向器接触,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设计与有刷电机相比得到了改善,进而提高了效率和性能。 其电枢线圈缠绕在定子/机架上的槽形叠片上,而永磁体则固定在转子上。
编码器等反馈装置会不断向驱动器报告转子的位置,驱动器则会直接切换输送到线圈的直流电压,以纠正任何旋转误差,进而实现所需的转向、速度和位置。 这种电子切换以粗略模仿正弦波的步进方式进行。在任何指定的旋转点,电流都会施加到两相上,第三相则始终处于断电状态。
这种阶梯状波形会产生扭矩纹波,而永磁转子和定子齿形钢叠片之间的吸引力则会产生齿槽效应。 这些特性妨碍了低速时的精确控制和平稳运行,但在高速时却很少出现问题。 没有定子齿的无槽电机消除了齿槽效应,但低速平稳运行的代价是扭矩显著降低。
无刷直流伺服电机的优点
- 在中高速运行时,闭环控制精确、反应灵敏。
- 无物理换向意味着更长的使用寿命、更高的效率和最少的维护。
- 速度比有刷电机高很多,扭矩下降幅度较小。
无刷直流伺服电机的缺点
交流永磁伺服电机
对于大多数需要精确位置和速度控制的应用来说,同步交流永磁伺服电机是不二选择。 该技术最早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发,随着驱动器电子装置、永磁材料、制造公差和其他创新技术的发展,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。
其基本设计与无刷直流伺服电机类似。 外部定子包含有插入层叠钢齿间的三相绕组线圈。 电子换向系统按顺序给这些线圈通电,以产生一个旋转磁场。该磁场会与内部转子上的永磁体相互作用,进而实现转动。
与无刷直流伺服电机不同,交流伺服电机的换向电流会根据转子位置,以正弦波的形式输送到所有三相绕组中。 电流的幅值和频率都可改变,以此提供更强劲的扭矩和更精确的控制。 平滑的正弦波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齿槽和扭矩纹波的影响。
交流永磁伺服电机的优点
- 在相对紧凑的结构中实现出色的扭矩密度、功率和效率。
- 多种外形、尺寸和功率范围。
- 惯性小,可快速响应动态变化的负载和速度。
- 使用寿命长,性能可靠,维护量极少。
交流永磁伺服电机的缺点
- 有槽电机在低速运行时可能会出现齿槽效应,但正弦波换向技术和精密的驱动固件能够弥补这一问题。
伺服电机对比指南
直流伺服电机 | BL直流 | 交流伺服电机 | |
---|---|---|---|
电源 | 直流 | 直流,切换 | 交流 |
效率 | 低效 | 高效 | 最高效率 |
速度控制 | 卓越(高速受限) | 中 | 卓越 |
位置控制 | 卓越 | 一般 | 卓越 |
维护和寿命 | 维护量大,寿命短 | 维护量小,寿命长 | 维护量小,寿命长 |
扭矩密度 | 平均水平 | 高 | 最高 |
平稳性 | 良好(受反馈分辨率、更新率等限制) | 低(高转速时的优势除外) | 优异(性能取决于反馈分辨率、更新率、转速等因素) |
响应性 | 马力受限 | 良好 | 优异 |
科尔摩根伺服电机精度高、性能好
科尔摩根提供多种交流永磁伺服电机和无刷直流伺服电机,几乎能满足任何运动要求。 无论您选择哪种伺服技术,我们的专家都能帮助您做出明智的决策,进而优化系统性能和效率,并将产品加速推向市场。 请立即联系我们,开启合作之旅。